Sunday, February 12, 2023
「延遲滿足」的實驗真相,大多數家長都理解錯了
關注孩子自控力培養的家長,可能都對棉花糖實驗有所耳聞。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教授發現,那些能夠剋制自己不吃第一塊、等待第二塊棉花糖時間長的孩子,學習成績明顯超過了等待時間短的孩子。長大後,他們也有更強的社交能力、更高的體質指數等。
所以,我們推崇著「延遲滿足」,似乎讓孩子學會等待,是懂得人生挫折的第一課。
但是,我們卻常常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例子:父母在場時,孩子顯得格外「有自制力」,而一旦父母不在,孩子就像變了個人,並懇求旁人「不要告訴我媽媽」。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需不需要刻意訓練孩子呢?這些困惑,實際來自我們對「棉花糖實驗」並不全面的了解,和對「延遲滿足」的誤解。
實驗開始,就明確定義了「延遲滿足能力」——為了獲得將來的更大利益,而自己主動延遲或放棄眼前較小的利益。也就是說,延遲滿足指的是主動延遲滿足:由孩子自己判斷,哪個利益更大,是否等一會兒,也是孩子自己做的決定。
而很多的延遲滿足,都是被動的,是父母的判斷和決定。
另外,實驗本來是說:如果孩子在4、5歲時發展出一定的延遲滿足能力,那麼他長大後取得成就的可能性會更大。
但是實驗並沒有提到如何讓孩子在4、5歲時發展出這個能力,更沒有建議父母要從小訓練孩子。
所以,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先要知道它的發展與哪些因素有關。
最新的神經發育研究發現,大多數孩子在8-13歲時,都可以發展出一定的延遲滿足能力。同時,根據米歇爾的實驗,延遲滿足需要信任感和良好的情緒。
孩子對我們是否信任,取決於我們是不是支持他。
支持不是事事代勞,也不是滿足孩子所有需求。而是要在態度和感受層面讓孩子實實在在地感覺到:爸爸媽媽愛他,支持他,會和他一起面對困難。
我們想像一下:要求孩子寫完作業才能玩遊戲,用傳統的命令方式,可能孩子迫於壓力執行或者硬碰硬。
這樣的對抗會激發起孩子情緒腦的反應。而要擁有自控力,需要的是激發起他的理性腦。
我們可以先從孩子的感受開始詢問:「不能現在玩遊戲,你是不是很失望?」然後,再觸發孩子的思考:「要不咱們想想寫完作業玩哪個遊戲?」如果孩子開始平靜,還在思考,那就是理性腦開始工作了,慢慢就會通過整合大腦獲得自控力。
由於孩子大腦發育的特點,他們不會理智地思考「媽媽是為我好,希望我能鍛煉自己的能力」,只會根據直接感受判斷。
不要讓這種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的判斷困擾孩子,要從我們的支持做起。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你才25歲,有能力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
我昨天遇到一個人, 感覺他非常有意思, 印象深刻。 但後來就再也碰不上了, 人生就是這樣。 朋友問我「有喜歡的人嗎?」 本能的回答「沒有啦。」 但是腦海中卻浮現出你的面容。 他本來渾身是光, 有那麼一瞬間,突然就黯淡了, 成為宇宙里一顆塵埃。 我努力回想起他...
-
壹夜情中的男女其心態可謂是截然不同。男人只想要那個,嗯,妳知道我指的是什麽。而女人則是抱著甜言蜜語所産生的假象和爲了滿足欲望而和男人發生壹夜情的。 壹項調查顯示,壹夜情的結果對大多數男人而言就像是天堂,而對大多數女人而言則很消極。這項調查還進壹步研究了偶然性行爲的細微差別和其在...
-
什么样的生命状态才臻于化境? 我想,生命到达化境之时,至少应当具备两个因素,一是内心平静,没有尚未实现的欲望,即使有,也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二是内心仍有激情,能够有冲动去追求美与真。 人活着,总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肉体的欲望主要是食欲和性欲两种;精神的欲望则包括爱,被爱,出名,...
-
請每天練習一則,保證未來幸福又美滿。 第一天 跟異性搭訕時,第一句話該說些什麼呢?很多人以為有所謂的「搭訕必殺絕句」,也就是用一句話就可以讓所有的異性注意到你,對你有興趣,甚至馬上喜歡你。我很明白地告訴各位,並沒有! 建議的方式是,你只要跟這個女孩說聲「你好」,對她的外型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