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7, 2023
間斷式回憶,選擇遺忘將引領你回歸本真
如果你對過往的遺憾無法釋懷,那麼可想而知,你所謂的無法彌補的傷痛,都會在無形之中在你心裡留下疤痕。
我願化作蝴蝶乘風歸去,請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寸步不離的靠近你。讓我有僅存的能量補充,助力你乘風破浪,我心中的愧疚才可能離我而去。
可是,那不過是我做過的一場夢。
夢境本身就不能代替真實,儘管我在現實中嘗試遺忘,但在夢境里卻還是徘徊在你的周圍,那種環境,多少會停留幾分,以至於醒來時卻還回憶著曾經破碎的記憶。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必須得經歷反反覆復的遺忘與重塑?
本身就想達成徹底擺脫痛苦的目的,為什麼就不能讓你稱心如意?
遺忘是否真的很難,多少遍的嘗試,為什麼寧要情願選擇逃避?
你若是不能徹底的戰勝自己,當疤痕還看得比較明顯的時候,你的猶豫一定會讓你深感苦悶。
請不要錯失良機。當憂慮在你的心中彷徨不安時,你就應當快刀斬亂麻,抽斷苦悶的思緒,如果你還想重歸美好,間斷式回憶,一定能伴隨你過上安寧的生活。
為什麼總有人喜歡聽舒心的音樂,總聽人說,聽這種音樂,自己疲乏的心也能得到休憩。
我想,說這般話的也不無道理。
喧囂的市井看久了,就自然而然的想要讓視覺稍稍轉變一下。
倘若有小徑夾在中間,又有可以停歇的座椅,為啥不能在靜謐的小道上自在行走,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平復療傷自己的內心。
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把那些陳年往事提起,不讓那些曾經的錯誤再度開啟,藉助這股強有力的酒勁,就當是自在享受,暢飲幾杯,將駐足在心裡的另一個飽含愧疚的自己道聲離去。
空氣中便不再瀰漫陰森森的味道,只是你的豁達,讓一切日漸清新。
選擇一個安逸的角落,疲乏時多想想自己。哪怕一個細微的動作,恐怕都能舒緩自己的心境。
如果你還在留戀過往的苦悶,如果因為你的面容憔悴,還在過往雲煙上停頓許久,那麼毫無疑問,你害上了異想天開的癥狀。
總把故事曲解的過於複雜,總把善良的自己臆想成可怕又被輕易鄙視的對象,這是對自己多麼的不尊重啊!
你沒有你想的那樣糟糕,你的點點滴滴,你自己雖認為很讓人瞧不起,可是在別人眼中看到的卻是另一個不一樣的你。
碰到這種情況,勸你還是別再繼續幻想下去。
這種事情越想越可怕,附加的心理感應,往往會讓你忙不過來,甚至變得愈發消極。
把你殘留的那些不光彩的回憶,分成一個個不同的片段,模糊一點也無所謂,千萬不要過於清楚,這樣讓你自己又會想入非非。
這就是我要提到的間斷式回憶,就自己而言,不要讓多餘的心思有了可乘之機,也就初步到了它原本的要求。
金燦燦的陽光透過樹林,這一景象顯得格外耀眼。
隔著這層自然象徵性的薄膜,我幾乎看清了自己。
拋下種種不美好的事情,把它們分割成一塊一塊的場景,再連接著新的記憶,很快的,憂愁和煩惱就拋至腦後了。
打個比方,我曾經因為自己的懦弱無能被人欺負,招架不住對方的實力,因為自己的擔驚受怕,處理問題也扭扭捏捏,只是自己受累。
我把它切開以後,就是曾經的懦弱,自己行為能力的多方面欠缺,被人欺負這三個部分。
無需計較它們如何連貫,因為是曾經的自己,所以我根本不必在意,人會成長的,錯過的就會讓自己不會再錯,自身能力欠缺可以想盡辦法去提高,而被人欺負也只不過是關係處理不當造成的,把思緒拋開,這些都夠不成一個完整的關係紐帶。
我還畏懼什麼呢?
過去的是是非非皆無所謂,人生的際遇,相信還會有相似的經歷讓你重新認清自己。
只要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一直保持著一種積極開朗的態度,就不會讓悲痛的事情再度重來。
不要放棄希望,當你還留戀過去的苦楚時,還是儘可能的選擇遺忘,哪怕一點點,間斷性的,都會起到較好的功效。
為自己重新開闢一條羊腸小道,間斷式的回憶,選擇遺忘將引領你擺脫苦悶,回歸本真。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你才25歲,有能力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
我昨天遇到一個人, 感覺他非常有意思, 印象深刻。 但後來就再也碰不上了, 人生就是這樣。 朋友問我「有喜歡的人嗎?」 本能的回答「沒有啦。」 但是腦海中卻浮現出你的面容。 他本來渾身是光, 有那麼一瞬間,突然就黯淡了, 成為宇宙里一顆塵埃。 我努力回想起他...
-
奶奶說:人到40,別管兩件事,人到50,別管兩種人 老一輩說的話到底能不能相信呀,其實老一輩說的話還是能信的,畢竟他們比我們的生活閱歷更加豐富,所以見識過的事情和人也比我們多,所以看人看事都比我們要准很多,所以老一輩的話是可以相信的。 而我奶奶就經常對我說這樣的話,她告訴我人...
-
文/泥情喔願 原創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是一個某淘店鋪的運營,每天的工作就是對著電腦,這樣的工作持續久了就覺得枯燥,所以每天下班之後都要去散步。作為一個90後,正當年,本來沒有運動的習慣,可是對著電腦時間久了,就覺得自己頸椎僵硬,轉腦袋不靈活,久坐也帶來...
-
每個人都會有自卑的情緒,適度的自卑可以督促我們上進,如果是極度自卑,形成自卑情結,則會影響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 自卑,大多起源於早期成長經歷,父母打壓式教育,同學的嘲笑和排擠,遭遇挫折沒有調整好,都有可能產生自卑情緒。 如果這種情緒長期得不到紓解,就會形成自卑情結。 自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